愚人不知有因果、拜佛求神也枉然
因,是事物的原因,或者说内因。果,是事物的结果。简言因果。因果法则,即万事万物不可能无缘无故出现,也不会无缘无故消失,都是在一定的原因下,产生对应的结果。
在《大庄严论经•卷第十(五九)》中描写了这样一个典故:过去,有一位贫穷的人起了一个念头:“我应当到天神庙去祭拜天神,祈求上天赐我财宝。”于是,他告诉弟弟:“你要勤劳地耕作以维持生活,不要让家里有所短缺。”说完,他便带着弟弟到田里,对弟弟说:“这一区播种胡麻,那一区播种大小麦,那边播种禾谷及大、小豆。”交代完毕,他便前去天神庙举办大斋会,以香华供养、香泥涂地、昼夜礼拜天神,祈求天神赐福,使今生今世财宝丰足。
天神看到哥哥这般虔诚祈求,便思惟:“我看看这个人过去是否曾有布施的功德因缘?若有少许布施功德,我就依其所求而满其愿。”
结果,天神却发现这个人从过去到现在,完全没有布施因缘,心想:“这个人既无因缘,却又一直向我祈求,作这么大的斋会仪式,如果得不到好处,一定会怨我,我该如何是好呢?”
于是,天神化身为弟弟来到天神庙,哥哥说:“你不是在播种、耕作吗?为什么到这里来?”化身的弟弟回答:“我也想来求天神、礼拜天神,使天神欢喜,求衣、求食;以天神之力,必然会使田中谷麦丰足,我就不需要那么辛苦地耕种了。”
哥哥责备弟弟:“四海大地,一切处所,哪里有不播种、不耕耘,就能有收获的事呢?”化身的弟弟质问其兄:“不播种,也不悉心耕耘、照顾,真的没办法生长出果实吗?”哥哥回答:“实在是如此,不播种,就无法结果!”
天神还复本形,对着哥哥说:“你知道不播种便无法结果;然而,过去以来你从不肯布施,现今哪能求得福报呢?虽然你现在很辛苦,自己断食来供养我,但是,不仅对自己徒劳无益,也因打扰我而令我生恼。如果你想要现世获得丰足,能够拥有财宝、妻子及眷属,应当要清净身口、勤修布施。一切皆是业缘所感,天界的天人,也各有其差别,假使福报具足,便威德盛茂;福报较少者,威德薄少。所以,世间一切皆因业力所感。具足十力的佛陀曾开示:‘布施得财富,持戒生天上,定慧得解脱’,一切皆有因有果,如果没有布施的因,如何有福业具足的果,所以要勤修善业,方能成就善果。”
一般人都知道‘种善因得善果,种恶因得恶果’、‘要怎么收获,就怎么栽!’这些道理浅显易懂,却因缺乏正知见,因此颠倒行事,四处求神问天为,冀求别人给予福业之果,殊不知万事不离因果,任何人也无法悖逆因果。
佛法讲:‘欲知过去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来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’世间一切事物之成就,必定遵循因果之法则。知因识果,凡事从因上努力,积极修善断恶,并时时觉察、反观自心,定能感召光明如意的人生,走向幸福圆满的康庄大道。
人生、就是一场因果修行
佛家有言:“上至诸佛,下及众生,皆因果所收。”简单来说就如同春去秋来,四季交替;日出日落,循环往复;生老病死,周而复始。世间万物,都在因果轮回中。
春种秋收,夏雨冬雪,播种什么便收获什么,什么季节便什么气象,这是亘古不变的法则。人生亦是如此,所有的坎坷悲喜,其实也是一场因果循环。今天你的失意,些许是往日得意太满;今时你的挫败,些许是过去努力不够。
《警世通言》有个故事:有个乡绅叫张善友,平日念经拜佛,自认虔诚。结果他的两个儿子,一个勤俭节约只知道挣钱,另一个喝酒赌钱挥霍败家。
这就罢了,最后两个儿子都生病死掉了。张善友心里愤恨,就向佛祖哭诉:自己从没做过坏事,诚心信佛,怎会遭此报应?
一天,他的两个孩儿在梦中竟现身,这时他才知道,原来老大是张善友年轻时救济过的一名穷人,投身来报恩,尽心尽力为他攒家财;
老二是一名故人,曾被张善友的夫人赖掉了寄存着的银子,那人投身来到张家讨债。
张善友这才明白过来,原来是自己无意中的善恶,才有了今日的果报。
故事有些夸张,但不无道理。正如《涅槃经》里说:“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;三世因果,循环不失。”世上从来没有平白无故的苦难,眼前的苦多是昔日的过。失败是功夫没下到,痛苦是放不下怨恨,烦恼是除不了杂念。
我们眼前的痛苦烦恼,根源都在自己。不要怨恨上天,不要责怪命运,多找找自己身上的因。所有的磨难,只是一场因果修炼;所有的痛苦,只是一场因果交换。相信因果,而不是怨天尤人。相信因果,而不是忿忿不平。眼前的苦是在赎过往的错,当你相信了因果,你才不会沉湎痛苦,自怨自艾。今日你坦然接纳痛苦与磨难,来日你才能从磨难中重生!
看看过往,其实人生就是一场因果修行。想得善果,必种善因;想得善报,必作善行。希望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,不执著于“果”,只努力于“因”。常思己过,时时警醒,多行善事,常常自勉,收获自己想要的善果与善报!
渡人是一种格局、渡己是一种智慧
俗话说:“金无赤足,人无完人。 ”人这一生,正是一个修行的过程,修的是不完美,修的是遗憾,而有时不完美恰恰是一种别样的风景。而在生命的这条长河中,人人皆需过河,人人都是自己的摆渡人,简简单单的一个“渡”字,却贯穿了我们的一生。生而为人,不仅需要渡人,渡己,更要懂得如何去渡心。
在一个院子里,种着两棵不一样的树,一棵风华正茂,郁郁葱葱,另外一棵萎靡不振,落叶枯萎。
师父指着其中一颗树问道:“这两棵树哪个更好呢?”
其中一名弟子立马说:“当然是茂盛的好啦”,师父笑了笑,说“繁华终将会流逝。”
另外一名弟子说:“我看是枯萎的好”,师父说:“枯萎也终会过去。”
此时, 一位路人恰巧路过,看见此风景,说道:“各有各的风景,各有各的好。”
其实当我们回头看看我们自己走过的路,试想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。风景是这样,人亦是这样,我们不能因外在的遗憾,而忽略内心的美好。鲜花不会因枯萎便不再盛开,月亮不会因缺角便不再出现,这样的它们反而有着别样的魅力。
在修行的道路上,我只有学会渡己,才能成为自己的太阳,才能照亮前方的路。本焕长老在修行开示中讲到:眼里要有大众的影子,耳里要有大众的声音,心里要有大众的功德,身上要有大众的恩惠。我们时常怀着一颗欢喜心过生活,自会成就欢喜人生,正所谓你若精彩,上天自会为你安排。
从来没有迈不过的坎,只有走不出的心,世间一切的烦事,皆由心生。世间万物,皆是因果轮回,你所做的每一次善举,都会在冥冥之中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。如此短暂的人生,守一份宁静淡泊,修一颗从容心,才能做一个自在人。生命的最高境界,正是在于“渡”,渡人者,方能得人心,渡己者,人生可美满,渡心者,才能得心安,花朵盛开之后,蝴蝶自会飞来。
合理地舍弃、才能得到更珍贵的
“有得必有失”的道理人人皆知,但人们依旧认为得到了可喜可贺,失去了则可惜可叹。每有所失,总要难受一阵,甚至为之痛苦。
有一只狐狸,看到围墙里有一株葡萄树,枝上结满了诱人的葡萄。
狐狸馋涎欲滴,它四处寻找出口,终于发现了一个小洞,可是洞太小了,它的身体无法进入。
于是,它在围墙外绝食六天,饿瘦了自己,终于穿过了小洞,幸福地吃上了葡萄。
可是后来它发现吃得饱饱的身体,让它无法钻到墙外,于是,又绝食六天,再次饿瘦了身体。
当然,回到围墙外的狐狸依旧是那只狐狸。
在生活当中,人们常因得到而失去,因为得与失是辩证的,你得到多少,也会相应地失去多少。就如同狐狸吃到了葡萄,可它得有一个绝食六天的过程,这六天可不是一般人能耐得住的。说到底,吃到了与没吃到都发生在那只狐狸身上。人也是如此,享受到与没享受到都是你自己。
得失相随,苦乐相伴,就在于一方之中原本就蕴含着另一方的因子,但是人们在追求幸福的同时,往往忽略痛苦因素的存在。当这种因素生长到一定程度,事物就会发生转化,得就成为失,乐中就会有苦。
纵然不舍、也得放手
心有多大,世界就有多大,如果我们总抓着生活中一些小事不放手,看到一朵花、一棵草,甚至一滴水都觉得留恋不舍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地思考一个同样的问题的话,我们永远也找不到答案。
有一次,佛陀来到一个地方说法,有位富翁也和许多人一样,虔诚地聆听佛陀宣说人生的真理;听完之后,他便向佛陀请示:“听了您的教诲,知道心要时时保持平静,最近我正为了家产而烦恼,使我一刻也不得安宁;我知道心不平静的根源是因为有烦恼,但是我应该怎么去除烦恼呢?”
佛陀问:“为什么家产会让你如此烦恼?”富翁说:“因为我年老了,却不知要如何放下财产和事业?”
佛陀问:“你有孩子吗?”“有啊!都已经成家了。”佛陀说:“既然孩子都长大了,为什么不让孩子们继承产业呢?”
富翁说:“我的孩子从来没有料理过家务,更没有帮我经营过事业,他什么都不会呀!”
佛陀说:“每一种技艺、学问都是学习而得的。你的孩子既然长大了,应该可以好好将你的人生经历教授给他。”富翁又说:“我要教他,但是他却没有意愿要学。”
佛陀说:“你能‘放下’,自然就有人接。人生无常,生命只在呼吸间,当最后的一天来临时,即使放不下所有的一切,但是又真正能带走什么?”
富翁听了,仍然犹豫不决。佛陀又举了一则譬喻:“人生的欲念有如一把干草,点火之后,你拿着这支火把逆风而行,火愈烧愈大,很快就会烧到手掌心,若不放手就会烧到手腕,再不放就会烧到身上。”富翁此时才真正体会了佛陀的教诲,放下了心中的烦恼。
我们也要淡泊知足,不要有不舍之心。因为生命在呼吸间,如不及时反省、看开,放下欲念,这对我们的心念会有很大的杀伤力。
“舍得”一词,是佛家语,是禅境语。本意是讲万丈红尘扑朔迷离,人生在世总会有获得有舍却。舍与得互为因果,往与复本来是自如的,如果领略其中奥意,自然可以打破分别之心。佛无分别心;无分别心,即无烦恼挂碍,心境圆融通达,万象归于一乘,人生有限之生命就会融入无限的大智慧中。
倘若因一时贪婪而不肯放手,结果只会被迫全部舍去,这无异于作茧自缚,而且错过的将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,即使最后能获得什么,那也是一种得不偿失。
因果循环、皆有定数
人生在世,多种善因,多修善缘,多行善事,才能得到善果。每个人都活在命运的网中,无论去向哪个方向,都要接受命运的安排,都要承受因果轮回。
这一年乡村大旱,农户家原本就是不富裕的家庭,而今年更是颗粒无收,于是农户被逼无奈将家中老牛变卖。就在农户将老牛带入屠宰场时。此时老牛感到自己即将命不久已,浑身瑟瑟发抖,这时一个男农户看到了老牛此时的状态,十分不忍。于是并将自己仅存的积蓄给了农户,将这老牛买了回来。
老牛便在男农户家安了家,为他们家继续劳作,耕种。这一天男农户有事临时不在家,而男农户家被贼人惦记,半夜进了贼。这时老牛便和贼人搏斗起来了,贼人的实力是难以和老牛相媲美的,于是很快就败下阵来,落荒而逃。
这本是一件十分小的事情,但是其中却蕴藏着因果报应,正是因为男农户一片慈善之心,解救了老牛,而老牛对男农户感恩戴德,为其看家护院,护住他的钱财。
其实因果报应就相当于春天播种,秋天收获是一样的,我们种下了善良的种子,一定会得到好的结果,当我们种下了邪恶的种子,最终只能自食恶果。
这世间万物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,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穷困潦倒,一切皆有因果。曾经不知努力,不思进取,现在只能碌碌无为的度过一生,倘若不努力改变这一业因,就像在贫瘠的土地上,无论怎样努力耕耘,都难有所获。唯有从改良土壤着手,方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守心是福、守嘴是德
佛曰:“一切法,从心想生。”言为心声,语为心境。人的起心动念,都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。当你心修好了,你就会发现,你的话自然就少了。
《涅槃经》里说:“身口意业净,此则为上乐。”人生在世,话越多,越容易招惹祸患。守好口,才能不造业。
有这样一则笑话:有个剃头匠因为不会说话,经常惹得人生气。于是他下定决心,给人剃头时坚决不说话。
一位老学者听闻此事后,觉得新鲜,就专程找到剃头匠这里。
剃头匠不张嘴光比划,老学者说:“你说话呀。”
剃头匠说:“我不能说啊,我一说话就伤人。”
老学者笑着说:“没事,我不会怪你的,老学者便问:你有儿子吗?”
“我哪有儿子,我要有个你这样的儿子,还用干活吗?”剃头匠张口接道。
老学者听完,说:“你这么不会说话,还是干点别的活吧!”
剃头匠摸着老学者的头说:“我要是不干这,这玩意儿谁给你收拾!”
故事里的剃头匠并非恶人,但他说出来的话却总在伤人。不论伤人的话有意无意,对听的人而言,就是一个个难以治愈的伤口。
佛家倡导“止语”,就是让我们口业清净。但要知道,止语,不是不讲话,而是少说无意义的话。
人一话多,就容易急躁;人一急躁,就一定会出错,这就是言多必失。有时,适当的静,反而更有力量。话越多,人越浮躁,心越不定,就很难看到自身的习性。只有话少了,人静了,我们的心才能安静。
真正的智者,心静人安,从不妄言,所以话越来越少。语言有可怕的杀伤力,出口的话是因,福祸就是果。一句伤人话,自损七分福。妄开恶言,痛苦加身,所以佛家在五戒当中,就要求我们戒妄语。"辩者不善,善者不辩",有人天生带着善意,有人天生带着恶意。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你去争辩,不是所有事情都值得你去纠缠,管住嘴巴,不做口舌之争,因为事实胜于雄辩,行动优于语言。
拜佛不如做佛、心我无碍、人人皆佛
假如有人只是缠着大树的藤蔓,那么,他永远也成不了大树,因为大树终有倒下的一日,依靠别人终究是不能长久的,唯有做到“求自己”才是最稳固、最牢靠的。
佛印与苏东坡是好朋友,他们经常在一起聊天。有一天,他们两人一同游寺庙时,看见其中一尊观音菩萨雕像,栩栩如生,口中似乎念念有词,虔诚至极。苏东坡很是不解,于是他问佛印:“观世音菩萨到底在祷念什么?”
佛印说:“在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七字真言!”
听完佛印的回答,苏东坡觉得更加迷惑了,于是,他继续问道:“观世音菩萨本来是我们凡人膜拜祈祷的对象,怎么也和我们一样在祷告,自己念自己呢?”
佛印说:“求人不如求己!”
“求人不如求己。”佛印这句话非常经典。与其总是期望别人的关照,还不如努力将自己的分内事情做好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:“人必自助,而后天助之。”
保持自己的自由,相信自己的心灵,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,比去依靠别人更稳妥。只有满怀信心努力上进,开掘深藏于体内的潜能,充分发挥自身才智,想要排云直上清空,闯出一片蓝天并不是很难。
世人之心皆有宝藏,一旦我们发现了内心的强大,发现了自己的潜力何在,我们将会从中得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。而那时此刻,成功的大门已经向我们缓缓敞开。
人可以穷,心不能穷。心里的能源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,会开采心里的能源,才是真正的富者.
深圳弘法寺 公众号
2018年09/07 22:16 | |
2024年01/11 23:59 | |
2023年11/19 00:12 | |
2020年11/27 23:40 | |
2021年05/02 10:56 | |
2023年10/13 00:12 | |
2023年06/03 17:31 | |
2020年04/30 20:06 | |
2021年08/29 15:05 | |
2019年11/25 23:23 |
版权所有: | 深圳市陆壹捌捌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| ||||
联系电话: | 0755-61967921 邮箱:abc@61889vip.com | ||||
通讯地址: | 深圳市福田中心区金田路与福华路交汇处金中环商务大厦群楼108C ICP备案号:粤ICP备16012531号 |